是忠王府和钦天监的大事,其实就是皇上和赵玉言的小事。
能不能上升到需要参一本的严重程度要看他们双方彼此的态度,如果只是在彼此试探火力,这时候谁参谁倒霉。
重要的是,摸不准皇上有多坚持让章家大姑娘当太子妃,万一赵玉言一撒泼,皇上偃息旗鼓了,这不是得罪了忠王府。
可如果太子坚持,赵玉言又有报复之心让女儿嫁入皇室,这不就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忠王府自己就不闹了,无非就是丢点面子,说不定皇上一同情,又给他们家无限好处。
所以这些事,谁参与谁倒霉!谁上前谁白痴!
人人自保,官官看戏,更衬的这件事像笑话。引得一些中立要臣十分不满皇上儿戏的行径。
权家首当其中,不要说他们是当今皇后的娘家太子的亲舅,就是位普通大臣,权家老爷一样看不惯皇上肆意妄为的行为,皇上文治武德功绩不俗不假。
但为人不羁也是事实。
权老爷坐在书房内,看着侄子派来探话的小太监,心里一阵不喜。
娶了范家的女儿不懂笼络范家的心,天天想着小毛丫头,成何体统!
妹妹就是太骄纵他,才让他跟他父亲一样,聪明有余稳重不足!实在不是明君之选!
“回去告诉你主子,这件事不行。”权老爷拒绝的没有任何余地!
小太监闻言,十分为难,他是为太子办事的,虽然权老爷是太子舅舅可是太子是主,您是臣,您就不能帮帮忙,太子不过就这么一个执念:
“权老爷,要不,您再给想想办法……太子爷说了,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权老爷真想摔了手里的笔,说一声,消受不起。
但毕竟对着外人,又不是对着亲侄子:“老夫才疏学浅,不堪大用。受不得恩赏。”
“权老爷。”
“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