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上午十点,上午九点多才起来的陈公爷,背着手在后院的花园内遛弯。两位姨娘在某些事情上的争夺比如以前那么激烈了,多年的相濡以沫,两人的感情深厚。陈燮回到登州,除了正常的接待访客,就去了出了一趟远门,走访登州城内的张家。
不怎么出门,陈燮自然就有时间陪着两位最早相伴的妇人,白天也不太理政务,陪着一起说说话,村子里四处走动,或者在后院钓鱼之类。这不,一早起来遛弯的时候,两位姨娘也跟着一道,商议着儿女的事情。这俩都有一子一女,都已经结婚了,谈的都是家长里短的。女儿肯定跟婆婆家里不对付,儿子肯定是娶了媳妇忘了娘,古往今来都这个调调。
陈燮很有耐心的听她们唠叨,一点都没有不耐烦。按照计划,出了正月就得走一趟京师,与内阁正式达成几项协议后,接上朱媺娖母子,掉头南下去南京,最终目的还是兴海城。这是陈燮慢慢的有步骤的撤退信号,今后的事情怎么发展谁都不知道,但是陈某人继续在京师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一问题上,内阁诸公颇为在意。就因为陈继业在京师呆着,谁都知道陈燮就算在外面呆着,随时都有回京的借口。
大规模的利益谈判从来都是漫长的拉锯,双方都需要时间来调整心态和利益划分。
陈燮在张家庄盘桓整个正月,固然有趁机休息的意思,更多的还是比拼耐心。
一个小时的后院相处,怀旧的话题说了一些,沿着残雪未消的小径往回走的时候,脸色阴沉的韩山迎上来道:“老爷,出事情了,张家庄中学的学生造反了。”
大明的老师地位崇高,这是传统道德的一个具体体现。天地君亲师,老师排第五。正常情况别说造反了,老师看学生不爽抽一顿,学生必须乖乖的享受不说,回到家里七八成的可能性还得再享受一顿来自父亲的再教育。学生造反,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陈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