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宪会议”。
会议的议题是深化改新,实际上主持会议的朱慈烺和其他大臣都是听众,发表实际意见的就一个人,这个人自然是陈燮。印刷好的白皮书一人一本,下发之后陈燮站起来,目光环视,无人敢当。这个状态陈燮很不满,但是没法子,自己的一套他们不可能主动接受,被动强加是唯一的选择。所以,陈燮还是在白皮书里头,放弃了改新这个说法,而是用的改革。
“怎么改,白皮书里都写的很清楚,政治经济军事文教都有相当详细的阐述。这里我就不多说细节了,我就谈谈改革的必要性。先帝年间,大明江山实际上处在一个很危险的境地,外部有满清的军事压力,内部有横行中原的流寇。造成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本质上就是过去的制度已经不适合大明社会的发展现状。太祖年间的大明和先帝年间的大明,完全是两个概念。土地兼并和商业税的形同虚设,导致国库的收入锐减,对外无能无力,对内则不能赈济安抚受灾的百姓。先帝看见了这一点,并且进行了改革尝试。最终在先帝的正确领导下,大明实现了内外战争的胜利,回归了和平。陛下登基以来,坚持高举先帝改革旗帜……”说到这里,陈燮停顿,看了一眼朱慈烺,可怜的皇帝同志努力微笑。
政治的本质是妥协的艺术,朱慈烺万万没想到的是陈燮与文臣之间达成了妥协。以前还有太监和勋贵作为帮手,现在司礼监没了就算了,勋贵阶层也被陈燮压的死死的,动都不敢动。昨夜一口气就把那些不安分的分子派出的消息探子杀的人头滚滚,能活着回去的也都是吓的半死回去的。毫无疑问,最强武力和文臣之间的合作,导致了这一次会议没有任何悬念。
即便文臣集团不是一条心,在场的这些重量级的文臣,却都选择了沉默。宫门外的一幕,让他们记忆深刻,不合作么?姜逢元就是下场,现在还鼻青脸肿的坐在一边,一只手捂着腮帮子,血迹未干啊。也许妥协是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