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放过左良玉了。早砍了这货!
还有的官员则强调,陈燮这个东阁大学士,来的路数不正。阁臣这个东西,有他的潜规则。要进内阁,你就得是翰林出身。没有一个翰林的身份,像陈燮这样的人,你本事再大,文官也不会接受你作为一个内阁辅臣的身份。既然是潜规则,朱由检给陈燮一个东阁大学士的头衔,当初是有争议。但是皇帝力排众议,确定了这个事情。左右陈燮不是在京师任职,大家眼不见心不烦,这事情也没再坚持。
会议上,朱由检再次提出,让陈燮来主导全国的剿贼,取代丁启睿。这一次大臣们反应的非常激烈,纷纷认为这样不可。有人反对,就有人赞成。兵部侍郎杨廷麟就认为应该让陈燮来主持大局。然后就是吵架,互相喷口水,各自引经据典,比谁读的书多的时候到了。
最后还是周延儒出来和稀泥,他说:“贼迟迟不能靖,非思华不可竟全功。为长久计,可使丁启睿继续任督师一职。待时局变化,在论其他。”意思就是维持现状吧,让丁启睿去接任杨嗣昌的活。总而言之,话没说明白,还是要给陈燮的头上安排一个人的。这个人就算不能指挥陈燮,也要发挥制衡陈燮的作用。玩平衡嘛,大家都这么干。至于陈燮奏折里说的移民一事,大家根本就没去关心。反正留在河南就得饿死,弄走最好。移民的银子,户部肯定是没有的。别说没有移民的银子,陈燮的俸禄,都不提一下。反正大明现在,其实有点失控的意思了。大家心里都明白嘴上不说也不敢说什么玩意陈燮要造反的话。事实证明,这话谁说谁倒霉。兵科给事中,提了一句“待贼事平”,转身就给朱由检打发回家去了。
朱由检愤愤不平,回到宫里,立刻给陈燮写了一份密旨。大致意思是,朝臣都是一些光卖嘴不干活的人,唯有爱情是真正在为朕保大明江山。实际上朱由检还是没看明白一个事情,文臣们最担心的不是什么陈燮造反,而是担心今后的权利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