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宝鉴 > 第八百五十六章 兰亭集 序

第八百五十六章 兰亭集 序(4 / 6)

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短短的三百二十个字,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王羲之书写字帖的时候,情绪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默读着整篇兰亭集序,秦风仿佛也被带入到了古代那文人汇集的地方,体会着王羲之的那种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的感慨,一时间思绪万千。

带着那种情绪。秦风缓缓的在桌面上摊开了轴卷。

“嗯?这……这确实是王羲之真迹无疑了!”刚刚打开卷轴不足五公分,秦风就看到了一方红印。上书“贞观”二字。

秦风看过一个文献,说是唐太宗李世民曾经亲手制作了一方“贞观”玉印,专门用来御藏书画。

诸如此类的皇帝还有唐玄宗的“开元”印,宋徽宗的“宣和”印,乾隆时的“乾隆御览之宝”,都是专门用作在字画上的。

在诸多传世字画中。唐玄宗的“开元”印出现的最少,宋徽宗的“宣和”印出现的次数次之,都算是弥足珍贵的

至于乾隆的“乾隆御览之宝”则是烂了大街,这个印章在书画收藏界名声很臭,像个狗皮膏药一样到处乱盖。有时甚至会破坏字画的整体美感。

而唐太宗的那方“贞观”印,却是只闻其名为得其见,至今流传下来的字画中,没有一件盖有这方印章。

为此有很多收藏家和历史学家,甚至怀疑这方印章是否存在,学术界因此还发生过一番辩论,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最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