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修改宪法。为学习美国,让海军陆战队成为未来无需国会授权就可以随时调动部队,这也是干涉主义的象征之一。他要求总参、国防部和三军,务必要在4月前结束新加坡、马来半岛和德黑兰战役,争取在42年初或43年中打败曰本,彻底解决东亚的主要战事。并做好向中东和埃及派遣陆军参战的准备,以防止苏伊士运河和巴格达被苏德占领。
杨秋还根据顾维钧、贝祖贻和廖仲恺三人的建议,增设内政部和劳工部,提名慕容翰和汪兆铭出任部长。虽然苏联正走向失败,但它的影响力在世界无产阶级心中是无法取代的,战后的资本主义改良势在必行。杨秋一开始走的就是后世北欧改良路线,但因为条件限制只能算徒有皮毛,建立劳工部正是继续深化路线的前兆。而让反对党掌握这个部门,也是对唯国社马首是瞻的工会和农会的剥离,希望在未来形成互相监督的机制。
最后大家还决定,要利用美国大部分制造业都在为军事服务的机会,加强轻工业等优势领域的出口。缩减或停止部分海军项目,增强石油化工飞机和商船等大型制造业的出口,组建“亚洲-南美”海上定期航班扩大出口国数量。最后全体内阁都同意杨秋提出以美国援助为契机,恢复部分工厂的民用功能,将部分美国贷款和最近从中亚印度等地获得的“战争补偿”用于国内教育和技术研发的建议。
杨秋忙着消化开普敦会议带来的新机遇时,欧洲战争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经过一年的动员,美国工业体系终于爆发,从最小的剃须刀片到最大的军舰,源源不断被制造出来。仅10月里,就有2艘博格级护航航母、3艘巡洋舰、37艘驱逐舰和40万吨商船下水,还向陆军交付包括1100架**17/**24在内轰炸机6331架飞机,交付各类坦克装甲车3千余辆,各类火炮也多达2万余门。
开足马力的机器,让一直在用时间换空间的罗斯福大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