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不是无敌的,在军队节节胜利的同时,内在的压力逐步显现。而且民国经济应该说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全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既无法发挥苏联式高效率,也没达到美国的全市场化。所以这是段困难时期,但杨秋不会走回头路,计划经济在战时的效率虽然恐怖,但对国家伤害太大,全市场化效率会低一些,尤其是民国这种才步入工业化的国家,但前景无疑更广阔的。三个五年计划打基础,然后从计划向自由过渡,采取国退民进策略,保护民营资本、十万小厂再次加强,将亚洲资源转变为民国制造、民国商品出口到亚洲市场,最后在逐步的向东南亚和中亚转移低技术产业,实现亚洲石油一体化,实现民元亚洲化,最红垄断亚洲市场,争夺欧美出口权......这就是杨秋心里构思的工业化道路。但具体能走到那一步他也没底,因为他不是经济专家,他只能尽可能的打好基础,让后来者能更从容的去操作。
两人赶到工业区时,杨秋正带着贝祖贻等人逐一视察小厂。经过三十年发展,尤其是经济危机前出售给美国公司兴建,又利用经济危机低价收回后,如今的杭州湾已经形成江浙全国最大的中小工商基带,从重型的炼钢造船石油冶炼,到纺织服装等轻工业,再到新兴的电子通讯等新技术产业,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十万小厂计划是整个战争时期最重要的国家经济建设项目,所以杨秋的要求非常严格。工厂主对国家扶持也很感谢,所以车辆驶入工业区后,到处是欢迎总统的横幅,工人更是将厂区挤得满满当当,只为看一眼杨秋。
两人抵达时,杨秋已经结束考察,正和工厂的师傅合影留念。近百次的合影让杨秋嘴角僵硬,见到两人用手摸摸脸颊,猜道:“你们一起来,是不是日本要动手了?”
阎宝航先说道:“前晚截获东京发往横须贺的电报,电报中说,东条英机已经被正式任命为新一届首相。昨天下午,横须贺和神户等地总计约二十艘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