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明朝那些事儿 > 大结局 第十三章 第二个猛人

大结局 第十三章 第二个猛人(13 / 16)

年前,孙承宗收复关内四城的时候,最能打的两个,就是左良玉和曹文诏。

就军事天赋而言,两人水平相当,也有人说,左良玉还要厉害点,之所以打仗成绩不好,说到底还是个人员素质问题。

曹文诏率领的,是关宁铁骑,所谓天下第一强军,战斗力极强,打起来也顺手。

但左良玉估计是跟袁崇焕关系不好,来的时候,没有分到关宁铁骑(大多数在祖大寿的手上),只能在当地招兵。

这就比较麻烦了,倒不是说当地人不能打仗,关键在于,参加民军闹事的,大都也是当地人。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都是苦人家,闭只眼就过去了,官军也好,民军也罢,都是混饭吃,何必呢?

而这一次,左良玉得到了一支和以往不同的军队—昌平兵。

明代的军队,就战斗力而言,一般是北方比南方强,北方的军队,最能打的,自然是辽东军,问题在于,辽东军成本太高,给钱不说,还要给地,相对而言,昌平兵性价比很高,而且就在京城附近,也好招。

带着这拨人,左良玉终于翻身了,他连续出击,屡战屡胜,先后斩杀敌军上万人,追着敌军到处跑。

到崇祯六年(1633)九月,不再跑了民军主力被他赶到了河南武安,估计是跑得太辛苦,大家跑到这里,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有十几万人,还跑什么?就在这里,跟左良玉死磕。

这是一个极为错误的抉择。

敌人不跑了,左良玉也不跑了,他开始安静下来,不发动进攻,也不撤退。

对左良玉的反常举动,民军首领们很纳闷,但鉴于左总兵向来彪悍,他们一致决定等几天,看这位仁兄到底想干什么。

左良玉想干的事情,就是等几天。

他虽然很猛,也很明白,凭自己这点兵力,追着在屁股后面踹几脚还可以,真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