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初,性本善。
万历四十三年(1615 年),洪承畴23 岁,参加全省统考(乡试),他的成绩很好,全省第19 名。
第二年,他到北京参加全国统考,成绩更好,全国第17 名,二甲。
然后分配工作,他被分配到刑部。
这个结果对他而言,是比较倒霉的。
原因我说过,在明代,要想将来入阁当大学士,必须当庶吉士,进翰林院。以洪承畴的成绩,应该能进,可是偏就没进。
此后的十几年,洪承畴混得还可以,当上了刑部郎中,又被外放地方,当了参政。
参政这个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通常混到最后,就是光荣退休。
没考上翰林的进士,混饭吃的小参政,到历史留名,骂声不绝,余音绕柱的大人物,只是因为,他外放的地方,是陕西。
刚去陕西的时候,洪承畴带了很多书,因为他只是一个书生,他没有打过仗,也没有杀过人。
据说在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天生就会打仗,天生就会杀人。
这是事实,不是据说。
洪承畴是一个真正的天才,军事天才,他带着临时拼起来的家丁、仆人、伙夫,就这么上了战场,却没有丝毫的胆怯。
面对优势敌军,他凭借卓越的指挥,轻易击败了起义军,斩杀五百余人,解围韩城。
在洪承畴人生中,有过无数次战役,有过无数个强大的对手,最重要的,是这一次。
这个微不足道的胜利,让洪承畴明白,他是多么的强大,强大到可以力挽狂澜,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他要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挽救这个末落的王朝,创造太平的盛世。
讽刺的是,他最终做到了,却是以一种他做梦也未曾想到的方式。
洪承畴是一个务实的人,具体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