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命也搭了进来,别说活着回去,就算到了阎王那里,也不好意思见李成梁。
日军的反应也相当迅速,很快发现冲进来的这支队伍人数并不多,于是在短暂混乱后,便开始堵塞缺口,重组包围圈。
看着漫山遍野的日军,李如松明白,自己这次是冲错了地方,一般说来,在目前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他有两个选择:
其一是趁日军包围圈尚未围拢,突围出去,然后逃走。
其二,与查大受合兵,寻找有利地形防守,等待援军。
包围圈的缺口越来越小,四千人的生死,只在李如松的一念之间。
在片刻犹豫之后,李如松做出了抉择——第三种抉择。
李如松手持长刀,面对全军,发出了怒吼:
“全军攻击!如敢畏缩不前者,斩!”
这种选择,叫做死战不退。
有一种人是无所畏惧的,纵使寡不敌众,纵使深陷重围。
当然,李如松之所以无所畏惧,除了胆大外,也还是有资本的。
他的资本,就是身边所带的一千人。
列宁同志说过:宁可少些,但要好些。这句话用在这一千人身上,实在是名副其实,因为这些人都是李如松直属的辽东铁骑部队。
而辽东铁骑之所以战斗力强,除了敢拼命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武器装备。
在日本战国时期,有一个特殊的兵种,曾作为日本战争史上的模范被大力宣传,它的日文汉字名,叫做骑铁。
所谓骑铁,是骑马铁炮的简称,具体说来就是骑兵装备火枪,在马上发射火器,其主要使者者,是日本东北部的诸侯伊达政宗,由于兼具骑兵的突击性和火枪的攻击力,被誉为日本战国时期最强的兵种。
当然,这支队伍也有着致命的缺陷,由于火枪不能连发,要一边骑马一边装弹,技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