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机研究设计院院长外,还兼任芯片研究所所长,但他通常都是把管理工作交给常务副职,自己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虽然过去四年了,但我依然记忆深刻!”
芯片研究所副所长王宣泽教授感慨地说道:“最让科研人员欢欣鼓舞的是,主席承诺最迟不过十五年时间,芯片研究所的相关成就与产品就会正式对外公开,同时这些研究机构也会公司化,到时候所有人都能拿到相应的股份。以我们对未来计算机发展应用的预测,一旦个人计算机得到普及,恐怕每一位研究员都会成为‘万元户’甚至‘十万元户’,由不得我们不快马加鞭大干特干。”
王宣泽是江南理工大学物理系毕业生,虽然没有留洋经历,但作为第一批协助海外科学家研究晶体管的科研人员,他的实践能力极强,同时他还在科研之余阅读了大量国内外物理学电子专著,理论知识并不比海归人员差,目前他还兼任四〇年成立的洛邑大学的物理学院电子系主任职务,可见其基本功之扎实。
“我们就是要想方设法解除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不能让搞科研的比不上卖茶叶蛋的荒唐事情发生!不过这几年我们还得保密,不然让其他国家得到我们的研究成果,以其上百年的科技积累,一旦让其研究走上正轨,要不了多久就会追赶上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进度就会被破坏!”安毅摇摇头,言辞间充满了歉意。
由于需要进行科技封锁,现在所有投入实用的芯片、集成电路都只是小型工厂小规模生产的产品,虽然已经不是实验室手造的等级,不过成本还是比后世建立大规模晶圆厂与拥有完整流程生产线的产品高的多。
但话又说回来,尽管新型芯片与计算机的实际采购数量都不多,至由于南华人口基数大,需要用到的单位多,采购量依然多达万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同时为以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