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快,今天还是位列三公,明天那个位置站的可能就已经不是同一个人了。
最后连荀攸、陈琳这等在这个时期还是小杂鱼混口饭吃的小人物,李轩都没见到,听说都跑去参加何府宴会了。
至于宦官那边,李轩也去了,只是没进去,倒不是那边不愿意招待,相反,如果派人通报的话,相信这群宦官绝对非常欢迎,只是李轩在外面晃悠了一圈,最终还是绝了立刻进去的想法,那里人太多,他也算是有身份的人了,就这么往进挤就算真挤进去了,也是有损身份和形象的,还是改天让左丰安排一下再说吧。
李轩也算明白为什么大家明知道名声不好,却依旧都愿意走宦官的路子,盖因世家大族门槛太高不好进,没个关系或者说好名声的,人家理都不待理会你的,而宦官这边就不一样了,虽然身体残缺,但大概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让人家没有了门户之见,只要有钱,而且不是跟他们作对的那些世家大族,就能进门。
于是乎,宦官门庭若市,而世家大族那边却是门可罗雀,这种感觉大概不是很好受,所以一起聚集到何进那里,撺掇何进去对付宦官,同时利用手中的笔杆,对宦官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口诛笔伐,制造巨大的舆论,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宦官名声都不太好的缘故,笔杆子攥在人家手里,想怎么黑你就怎么黑你,只要是坏事,不管是不是你干的,都给你扣上去。
所以,史书上看到的宦官通常都有两大特征,第一面目可憎,第二智商很低,所以才会做出许多正常人都不会做出的蠢事来。
这也印证了两个事实,首先,历史上那些皇帝的品味和视力都有问题,否则也不可能宠幸一个个一看就感觉面目可憎的太监,甚至任由他们掌握朝纲,另外,当时那些大臣的智商真的很堪忧,否则怎么可能被一群智商低下的太监玩的死去活来。
一般出现这种面目可憎又蠢笨如猪的太监,也预示着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