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巨头,这一点觉悟还是有的,你不愿意卖,那就不要卖,大宗的交易,只要是在亚洲,想要出货,就只能找海路安抚使司。
众人痛骂的同时,却也是没有法子,倒是倭国这边,特产不多,刀具显然现在也不在海路安抚使司的进口之列,倒是倭国女人不少,这些坑爹的商贾和大名勾结一起,大肆的收购俘虏的女眷,在江户,贩卖人口已经成为了产业,而如今,这些家伙千里迢迢赶来,倒是有一批人口,想要和人贸易。
不过无论是卖什么的,许多人对海路安抚使司开出来的价码都大大失望,甚至有不少中小商贾兴致阑珊,顿时觉得,这一趟来的实在是不值,既没有进一批丝绸、瓷器,手里的货物也没有卖一批好价钱,虽说不至于亏本,可是利润并没有达到预期。
海贸,在这个时代本就是暴利的行业,可惜这海路安抚使司,仗着垄断,将买卖的利润几乎占为己有,甚至有番商打起了退堂鼓,明年,不肯再到双屿港来了。
而在市政厅里,一个新的计划正在筹划,钱,自然是赚来了,轻轻松松一趟货,便是数百万两纹银,这种奢侈品的买卖,可谓是一本万利。
不过,显然对这种奢侈品的买卖,徐谦并不满足。
毕竟这种出口,必须有所节制,你若是三天两头的出货,人家肯十倍二十倍的抢购那才疯了呢,奢侈品之所以叫做奢侈品,就是因为它不普遍,因此,这种贸易,海路安抚使司一年做个两趟也就足够了。
可是要挣银子,单单靠奢侈品可是不成,现在浙江、天津这么多作坊,单靠丝绸、瓷器,能让多少人发财?
徐谦要制定的,是全面开花的方略,人要有点追求,毕竟徐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商贾,也是官,朝廷命官四字固然是意味着搂钱,可总得做点正经事才好,况且这还关系到了新政的成败,自然马虎不得。
徐谦与邓健、汪直几人,在市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