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一下的好。”小妹道。
“应该的。”陈恪点点头,又话锋一转道:“不过也不必那么老实,我又不是他的奴才。”
“好吧……”小妹白他一眼道:“其实办法很简单。我大宋户婚律中有一条,曰‘同姓不婚’。”
“哦……”陈恪一愣道:“怎么讲?”一个姓李、一个姓赵,这算哪门子同姓?
“三哥是关心则乱。”小妹掩口笑道:“明道二年,今上封李元昊为西平夏王,赐姓赵,故李元昊其实应该叫赵元昊才对。他的儿子自然也该叫赵谅祚了。”
陈恪瞪大眼,想不到问题这么容易就解决了……这一茬,当然不能由他来挑破,不过大宋朝最不缺的就是嘴炮。而且坏了赵宗绩的好事儿,他当然要设法补偿了。
没过两天,‘同姓不婚说’便传遍京城,台谏的言官早就对所谓的‘和亲’大不以为然,认为‘中国结婚夷狄’是‘自取羞辱’,现在有了理由,自然要万炮齐鸣。
奏章雪片般的飞到银台司,大大出乎赵祯的预料。他认定这是某些人不想看到赵宗绩的妹妹,成为西夏王后,对这些人挟言官自重自然气愤无比。他让人去查了记录,发现确实是明道二年,李元昊自请册封,朝廷赐姓为赵。只是后来那厮反叛,朝廷剥夺了他的赐姓,又复以李元昊相称。
便让人传话说,第一对方原本并不姓赵,第二,对方现在也不姓赵。所以算不上同姓不婚。
但大臣们坚持说,只要姓过赵就不行!户婚律上载有明文,同姓包括曾用过的姓氏!如果官家再坚持,两制官就要动用手中的权力——‘封还词头’了。词头,是未生效的皇帝草诏,只有两制官动笔按词头写成正规诏书之后,旨意才会生效。而两制官一旦觉得这个任命不妥,他有权把词头封还,拒写诏书,终止任命程序。
这是宋太祖制定的一个非常开明,也非常英明的政策,为的就是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