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两宋,下到明清。对将权防之又防,什么大小相制,什么将兵分离,总之忌讳得不行。英华在表面上更作到了极致,韩再兴何孟风虽是营指挥使,可只管平曰驻防常训和战时指挥,其他什么后勤给养、军令调度,都另有一套系统,一营主官也不能直接插手,部下只在条令范围内以主官为上司,所以才有“管事不管人”之说。
可也因为如此,英华武人才更坦荡,说话行事也更无忌惮,直白说,不仅只能管事,军中还有圣武会和天刑社分占军心,这样都还能带兵造反,那简直就是妖魔下凡。
可韩再兴说到他那在国子监当教授的二弟,脸色却沉了下去。
何孟风叹道:“你说那帮文人,脑子里成天想的是什么?天王给他们破出了晴天,他们却总是要跟天王唱对台戏?之前想要把持国政,闹得尘土冲天。天王没给他们下重手,现在又吵嚷要搞明帝禅位,咱们英华,用得着把前明那块烂招牌挂上么?”
北面孔圣之后,大才子孔尚任南下,接连表态,在英华掀起一波热烈的立帝舆论,都喊着寻找前明宗室,重立大明。当然,这明帝仅仅只是立起来给李肆禅位用的,绝少有人敢直接喊将这英华改成大明。一份叫《正道》的小报傻头傻脑地喊过,要让英华变大明,结果报局被愤怒的民人给砸了。民人都说,咱们这英华是李天王带着大家一步步打出来的国,是大家的国,凭什么转手送给都亡了几十年国的朱家子孙?
所以即便是向来跟官府不对路的《正气》,都在说立明帝只是禅位的铺垫,好让咱们英华一国将前明道统接过来,并非是要把这一国让给朱家。
工商方面,乃至《越秀时报》对这事都持反对意见,他们都认为,英华得国跟前明无关,是在鞑虏手中直接夺下来的,道统再正不过,前明那面烂旗就没必要立起来。禅位是儒教士子企图重夺国政的阴谋诡计。
这番纷争也落在英华军将们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