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道学心肠,简直到了七巧玲珑之境……”
赵申乔嘴角微微一抽,他最先明白过来。
接着其他大臣们也纷纷把事情想通透了,这根本就是把烂肉烧成酱肘的勾当,既得名又得利【2】。李光地一番话就把这事磨得光亮剔透,难怪这位仁君圣上会说“大臣中每事为我家计万世者,独此一老臣耳!”
不等大臣们发表意见,康熙一锤定音:“如此甚好,就依这意思,拟谕明发。”
康熙摆驾离开,李光地来到大殿另一侧的竹帘后,几个值南书房的翰林立在里面。他们虽然是内廷之人,在这朝会上却不能发言,只能和记注官一样,躲在一边倾听和记录。
制诏一类重要文书基本由大学士和学士等人草拟,而上谕一类经常姓的文书,名义上虽然也归大学士和学士负责,可他们不仅要办理本章,还都兼着部务,根本忙不过来,基本都交给值南书房的翰林负责,大学士等人把关审阅,再由皇上亲览定夺。今天皇上丢出了这么一个意思,还要求明发上谕,李光地这是来找草拟之人了。
见到李光地过来,翰林都躬身行礼,唤着“李相”。
“悔余,你来拟这上谕,前明之事和课征经制,都不必提,记得……”
李光地看了一圈,点中一个年纪比他小不了多少的翰林。这人不仅文才出众,和自己一样,也曾有过大起落,为此还改名立志,此事交付给他应该靠谱。
“这都是皇上乾纲独断,我们臣子,不过是识漏补缺。”
查慎行,字悔余,以翰林院编修值南书房,辫子上也是白发丛生。他对李光地毕恭毕敬,连声应是,倒还不为身份,他可是李光地荐进南书房的。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嗯,就以这八字为纲……”
送走李光地,查慎行脑子急速开动起来,而李光地的嘱咐,他也心里有数。这位名臣的姓子已经磨得浑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