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粮讫”,还有两个经手人落款:书办杨夏、里排赖一品。
看着这康熙五十年的曰期,李肆隐隐想到了什么,可一时又没能抓住。接着思绪就被这税率给拧了过去,姑且算自己年收入是三十两吧,这税额可真是骇人。不过,五两四钱银也不至于闹到卖女儿的地步吧?
真够笨的,李肆想拍自己脑袋,这可只是正税。
果然,接下来关田氏又找出一张单子,不像“纳户执照”那么正式了,可单子下还是有收讫章。
“均平银,四两二钱。”
这个名目,李肆隐约有些印象,这和在广东已经没了的“均徭银”姓质一样,针对的都是徭役部分的负担,只是对象不一样。均徭银主要指的是胥吏差役、马夫伙夫、驿夫更夫什么的供养钱,明朝是由民户直接出人干这些活,之后一条鞭法合并为正税。
而这“均平银”,针对的则是官员和衙门的办公经费。明朝开国,按照朱元璋朱大**的规划,县衙门的每张纸每支笔,都由县里民户直接提供,总之见不得有一个铜子在这之间流转。可这[***]级别般的构想很快就被现实粉碎了,演变到现在,又渐渐成了正税之下,杂派之上的“费”。可笑的是,原本一条鞭法里,已经将这部分差役折银合并到了正税里,却又来征一次。
这部分东西李肆之前有些印象,现在亲身接触,顿时气得鼻子差点歪了。
情绪正在高点,关田氏又拿过来几张纸条,这就很不正规了,连章都没有,全是手写的白条。
“火耗……二两八钱八分……”
算起来是三成火耗,这县官还不算太贪哈。
“练勇银,三分四厘……”
等等,练勇,这不是团练吗?这会到底是1712还是1812?
“整个韶州府经常闹贼,棚民和矿徒也多,县里也设了团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