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别人还没有怎么样呢,自己就开始给别人制造心理暗示,如果是圈内人就别怎么还价。而他那句特别说的中午饭谁请的问题,就更是暗示了一点,他这个人在钱方面斤斤计较,先让客人对讨价还价的信心不足了。然后他就能站在不败之地了,这家伙对这套研究挺深的嘛。
不过遇上了张辰,他那套可就完全没用了。能够被暗示到的,都是只买他能看明白的东西;而张辰来了。买走的只能是他看不明白的东西。这一里一外的,张辰反而是占了心理优势,只要不是个人不好意思下手,断没有给高价的可能,就像之前的那幅王维真迹一样。
张辰和宁琳琅跟着进到店里。这家店主营的也是瓷器和书画,但是和大多数古玩店一样,摆放的都是以赝品为主,只有很少是真东西。
这也没关系。当年张辰还从他的烂货堆里边掏出来过无价之宝呢,今天只要他这边还有宝贝。张辰就有可能发现并带走。
看了看两面墙上挂着的书画作品,有一两幅是清代中期和晚期的作品。但不是什么有名的大家;其它的有一半以上是赝品,最多能当个摆设;再有就是现代的作品了,也多是本地一些书画名家的字画。
店内的中间有五只水曲柳上了红漆多宝阁,另外还摆着几件鸡翅木的搁几,最里边是店主使用的鸡翅木书案。多宝阁和搁几上都摆着各种式样的瓷器,但是却没有一件民国之前的,七成以上是九十年代以后的仿制品做旧了的。也就是在唉那几只搁几上,还能见着两只清晚期的东西,但也都是普通的民窑货,并没有什么价值。
张辰也有点纳闷了,五年前他就是买这些东西,到了现在还是这些东西,打死不往清早期靠,这人怎么就不知道长进啊。
这还不算什么,更加和当年相似的是,张辰这次又看见了一只大号的民国笔筒。这只笔筒品相和品质都要比上次五年前从这位现在已经晋升为老板的摊主手里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