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了叛乱,赵昭仍旧觉得,辽国会因此这场判断而产生严重内伤,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修养恢复。短时间内是不会进攻大宋的,如此当口,若是被谁趁人之危,可真就有些不爽了。
可是,结果当真有些出乎意料,耶律浚竟然率领大军大举进攻宋朝。
这是不符合常理情况,耶律浚疯了吗?还是自信过头了?赵昭并不知道,辽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觉得事情反常,或许会有些许麻烦!
但是,实际产生的结果,却不见得是坏事!
西军进攻洛阳和汴京,对阵京营禁军,势均力敌的时候,大宋的另外一支精锐河北军就显得举足轻重。虽然文彦博在河北路有过些许部署,可实际上策动的只是一部分人,河北路宣抚使吴充的态度至关重要。
吴充本人与赵顼有些密切关系,其态度多少有些暧和不确定。如果他率领河北军掉头南下,情况会十分糟糕,是对赵昭不利。
但就在此时,辽军突然南下。
无论吴充内心偏袒谁,他都是大宋朝的封疆大吏,做过宰相的人,懂得什么叫大局为重。他不想遗臭万年,不明确表达态度,观望的情况下,尽职做好自己的事情,牢牢挡住契丹人的进攻,这就足够了!
吴充做到了,河北路大军在边界附近与契丹人鏖战,始终没有丝毫放松。河北路大军也被牵制了,无论赵顼与赵颢怎么催促,也没有丝毫的援兵赶来。
一个巨大的问题解决了,这是一场赵昭与赵顼兄弟的对决,也是西军与京营之间的对决。
很单纯!
西军本就精锐,这几年更是历经百战,优势立即显现出来!
这场对决,除了军事力量上的比拼之外,民心向背也是很关键的。
辽国的突然出兵南下,让大宋臣民心中多了一种危机感。他们希望内斗尽快停止,迎战契丹。
老百姓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