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侬智高之乱了,必须尽快加以遏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南方半壁江山摇摇欲坠,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出兵,是必须的!
河北路大军不可轻动,至于西军全都投入了战场。林昭也向枢密院表示兵力不够,投入河湟战场的不过五万大军。要面对的是吐蕃将近十万人,兵力已经是捉襟见肘,压力着实不小,不可能抽调一兵一卒。
唯一能调动的只能是京营禁军,南方只要安定,关中有西军,河北路有文彦博大军坐镇,汴京掉出去一半军队是可以的,安全上没有太大问题。当然了,前提是河北军和西军没有异动。相比之下,河北军的威胁更大,毕竟距离更近一些。至于西军,如今根本腾不出手来。文彦博作为三朝元老,赵顼还是颇为信任的。
至于林昭,在西北这么拼命,建功立业,殊为不易,忠勇可嘉。如今朝中大臣和百姓都将他与狄青相提并论,成为大宋英勇与忠诚的代表,广为称赞。何况他的妻儿都在汴京,想来是不会有二心的。
赵顼立即决定,由禁军将领郭逵为主将,率领十五万大军南下抵御交趾。之前枢密院拟定的兵力是十万人,可那是在邕州坚守基础上的预测。如今邕州失守,交趾气焰嚣张,想要收复失地,彻底反攻,兵力上一定要有优势。
再者,赵顼也输不起了。若是此战再败了,对他的帝王威望将会是更为沉重的打击,他不敢冒险。多给点军队,希望郭逵能够好好表现,及时送来捷报,让他脸上好看一些。
在这个年终岁尾,大宋王朝处于一个三线作战的状况,同时和三方开战。兵力上暂时还能够应付,枢密院还能够喘口气。不过三司那边压力可就大了!
粮草与军费支出巨大。俨然成为沉重的负担。尤其千年的水灾。去年的旱灾,粮食歉收,赈灾花费也不小。大宋王朝的财政压力着实不少,三司使已经是焦头烂额。这种情况下,又有人指责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