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曾公亮想了想,沉声回答道:“臣推荐一个人,保证太皇太后满意!”
“何人?”虽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可审案的人也是很重要的。毕竟这其中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周全的,比如折家购买的那两千匹战马……
曾公亮沉声道:“杭州知州赵抃,刚刚回到汴京……”
“好!就是他了!”不避权贵,人称铁面御史的赵抃,太皇太后自然是满意的。何况此人是包拯的好友,当年的些许事情似乎也有参与其中。
铁面宗主听到这个建议也笑了,赵抃主审,此事必然顺利解决。
“那好,恭请太皇太后移驾开封府!”曾公亮暗自松了口气,今ri的事情总算是可以交差了。
“行!就与你走一道开封府!”曹氏一声应允,禁军将士立即动身护送。与此案有关的人生也一并被带去了开封府,熙宁年间最轰动的案件马上就要在这里审理了。围观的百姓也很自觉的散开了,当然了,他们依旧期待着案件的最终结果。
王雱看着逐渐离去的人群,心中大为着急。
赵抃审案,那就证明此案至少在程序上铁定了,根本插不上手。父亲此刻应该在皇宫之中,是否有什么对策尚不知晓,甚至会是什么反应都不知道。
王雱当真有些担心,他很清楚,李复圭是死定了,可汴京这边一手促成的人是谁呢?必须有一个责任人,有一个替罪羔羊。
可这个人能是皇帝吗?所以必须另有他人,王安石的嫌疑无疑是最大的。如此一来会造成什么后果不言而喻,严重点可能会直接罢相……
这可与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的争斗不一样,皇帝以前可以尽一切可能维护父亲。但这一次是原则xin的错误,即便有心维护,可该从哪里下手呢?
让谁来当这个替罪羔羊呢?
李翰?汪东鉴?抑或者是御史中丞,或是刑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