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人犯大顺城,知庆州李复圭以方略授环庆路钤辖李信、庆州东路都巡检刘甫、监押种咏出战,兵少取败。
李复圭声称属下违其节制。斩杀李信和刘甫,种咏也随也被其下狱。此事立即在大宋朝引起轩然大波。
首先是对西夏的声讨,毕竟宋朝和西夏之间刚刚恢复了良好关系。西夏李秉常才刚刚向宋朝臣服,接受了大宋皇帝的册封,边疆的榷场互市也才恢复不久。
这个时候,西夏竟然贸然寇边。这让大宋王朝的脸面往哪里搁?
明显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很是可恶。何况西夏还在这个敏感的时候,与河湟吐蕃搞什么联姻,居心叵测啊!
大宋君臣对此很是不满,按理说是该讨伐西夏的,要是以往。兴许叫嚣声会很高。但是这一次,除了另行少数人之外,大宋朝堂上几乎是鸦雀无声,大臣们一致三缄其口……
原因无它,恐夏症,一点也没错!
在讨伐之前,西北边军已经在作战反击了,只是情况却很不尽如人意。
庆州李复圭的反击竟然失败了,宋朝君臣只觉得脸上更加无光,同时对他们的信心也是极大挫伤。
毕竟李复圭和种咏的名声都不小。环庆路似乎都是边防精锐!
于是乎,大宋臣子们的注意力发生了改变,转而关注起责任来。
尤其是失败的时候,就越是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也就是说。得找个人出来承担责任,给天下一个交代。
于是乎,按照李复圭的说法,这些不听从命令的将领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了罪魁祸首。李信、刘甫合该受死,甚至还涉及了西军中著名的青涧城种家成员。
种咏,北宋名将种世衡第四子,在李复圭帐下任监押。
兵败的消息传出之后,被李复圭下狱,若非他出身特殊,李复圭多少要顾及种家影响,只怕种咏早就和其他